要問河北省阜平縣半溝村小學在哪里?沒有人比北京市西城區陶然亭小學原校長劉建文更清楚了。因為,他已經在這里援教4年,把無私的愛和溫暖撒進這個窮山溝,點亮了孩子們的希望和夢想。孩子們叫他“不老的老校長”。
奉獻愛心“跑”起來
“自2016年9月參加北京市西城區‘老校長下鄉助教’活動,到現在已經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了。”現任阜平縣半溝村小學校長的劉建文平靜地說。
65歲的劉建文每次來半溝村,都是自己開車。“每次往返需要8個小時,不知不覺已有5萬多公里。”他說,“一來自己開車方便,二來每周需要為山里的小朋友從北京買來書籍、美術顏料等文具。”
阜平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貧困區,山多地少,交通不暢,屬于國家級深度貧困縣。貧困,曾讓這個群山環繞的小山村“抬不起頭”。
劉建文初到半溝村小學時,已經入冬,山區的氣溫明顯比北京低,因為經費不多,暖氣也不敢多開,屋里感覺很冷,身上的大衣一天都不敢脫。到了晚上,睡覺和去廁所就更頭疼了。“每天的早餐就是泡一桶自己帶來的方便面,我已經吃了100來桶了。”他說。
坐在教室聽課,孩子們都穿著棉大衣,手和臉凍得紅紅的;黑板是用洋灰抹的,更沒有多媒體;孩子們都坐在沒有靠背的凳子上聽課,劉建文也不例外,一天下來,腰疼脖子酸。
面對這樣的困難,劉建文常對孩子們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他還常帶著全校師生吟誦清代詩人袁枚的詩句:“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他鼓勵師生,盡管身處大山深處的貧困地區,但也要像牡丹那樣競相開放,活出自己的價值。
教研講評“火”起來
每次下鄉助教,劉建文都要進班聽課,提出改進意見。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他還從北京請優秀教師、市區骨干教師、教研員來阜平開展教育扶貧。比如,他請來西城區特級數學教師劉德武,語文特級教師高雅悅、吉春亞到半溝村小學聽評課、上示范課、做專題講座。近30次不同學科的教研活動,使半溝村小學的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孩子們考試成績越來越好。
“下鄉助教”工作得到了北京三義里小學、香廠路小學、回民小學、北京小學、阜成門外第一小學以及陶然亭小學等學校的大力支持。4年來,半溝村小學的教研活動吸引了周邊近20所學校的教師參加,聽課人數達400多人次,讓半溝村小學以及附近小學的孩子們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北京優質教育資源。
藝術課堂“嗨”起來
美術、音樂、科學、體育教育是孩子們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激發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的需要。面對半溝村小學相關課程“零”的短板,劉建文決心打破這個現狀。
“藝術課必須上,能上一節是一節。”劉建文說。一方面他請來西城區的藝術課老師上課;另一方面他在家自學、練習,然后教授給學生。
“老校長根據不同學段設計不同教學內容,有時候一天要上6節藝術課,顧不上休息。”半溝村小學四年級學生姜函說。孩子們學會了畫柿子、拼裝“電動小飛機”、捏“小豬”等等,開心的笑容伴著放飛的夢想充滿課堂。
每次下鄉之前,劉建文都要做好教學設計,準備好示范作品,盡管花了上萬元購買上課所需要的素描紙等材料或學具,“但每當聽到‘您下次什么時候來?’,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劉建文說。(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