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u8czc"><strong id="u8czc"><listing id="u8czc"></listing></strong></acronym>
    <td id="u8czc"><option id="u8czc"></option></td>
        <p id="u8czc"><del id="u8czc"><xmp id="u8czc"></xmp></del></p>

        <td id="u8czc"></td>

        首頁 > 魅力旅游 >  正文

        廣州: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2020-08-18 18:03:22 來源:人民網 字號:

               飯桌上的非遺美食、校園里的非遺課堂、商場里的非遺文創、公園里的非遺活動、舞臺上的非遺演出……廣州市民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非遺之美。

          廣州為古老非遺尋找新“活”法,通過用新媒體進行體驗式傳播、開發設計相關旅游路線、走出國門等,推動非遺保護傳承,也延續了優秀傳統文化。

          文以化人,美入人心。8月8日晚,“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范區項目舉行啟動儀式,項目以廣州塔為核心、以其周邊沿江區域為基礎空間,以非遺展覽、展示、展演、展銷形式弘揚和傳承嶺南文化。自此,嶺南非遺文化將常伴廣州新中軸線地標建筑廣州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實現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廣州多年來重視非遺的保護與活化,將非遺融入市民生活,激發城市活力,并推動非遺走出國門。

          推動轉化,融入現代生活

          珠江之畔,廣州塔下,街頭巷尾……不知不覺間,非遺已經在廣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攜親帶友享廣式早茶,桌上的蝦餃、叉燒包、布拉腸等就是非遺美食;戲曲人物手機殼、非遺小掛墜等文創產品,用創意推動非遺發展;市民自發參與南派花毽、名家周末大舞臺的惠民演出,種種活動,拉近了非遺與大家的距離。

          非遺的保護與發展,不能僅靠政府與傳承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走進當下生活。在廣州,政府對非遺保護的支持并不只是財政投入,還推動非遺融入現代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進校園,廣繡一針一線的精致、粵劇一腔一調的婉約;進公園,可以聽到市民唱客家山歌、聽粵語講古;進商圈,欖雕與《核舟記》、醒獅與黃飛鴻,故事、技藝、精神……

          不僅如此,廣州還通過新媒體對非遺進行體驗式傳播,注重非遺的當代轉化。7月4日,由廣州非遺志愿者金玲發起并成立的“非常匠心活力直播志愿服務隊”開始第一次直播活動。該服務隊的成立源自6月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舉辦的非遺直播活動。金玲作為2020非遺推薦官,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直播了9場活動,點擊量超過175萬次,隨后開始著手成立直播志愿服務隊,讓非遺通過直播這種新形式更快更好地走進千家萬戶。

          非遺只有“活”起來,才能真正傳下去。今年2月,《廣州市發展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印發,明確提出:“鼓勵開發非遺旅游。加大與專業旅行機構的合作,鼓勵有序開發非遺旅游線路。”

          廣州也從體驗感、參與度出發,設計出適合非遺旅游發展的各類課堂,特色活動“非遺課來了”已舉辦系列培訓班200多期、單次體驗課100多堂,讓非遺更具現代活力,也讓市民在休閑娛樂中體味非遺魅力。

          延續文化,激發城市活力

          過去,永慶坊擠滿老舊危房。2015年,作為廣州第一個舊城微改造項目,永慶坊華麗變身,廣州用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保留了舊城風貌,讓歷史文化遺存得到有效保護。而代表廣州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三雕一彩一繡”自然也成為引進的對象,廣州彩瓷即是其中之一。“當初接到引進的邀約時我還有點躊躇,今天這里已經變成了展示廣州文化的亮麗窗口。”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譚廣輝說。

          老城區、老手藝與新理念,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F在的永慶坊,多位非遺大師入駐,傳統工藝店開到年輕人集中的“網紅地點”,年輕人在游玩中了解到,這些非遺手藝原來是這樣的。

          到廣州旅游,陳家祠是一個必去之處,一磚一瓦,行走其中,可以感受廣州多年的文化積淀。尤其是抬頭看見建筑頂上繁多的陶塑灰塑,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高高立起的灰塑能有效擋風,引起屋內熱氣流往上升,促使屋內空氣流動和交換。所以一進大屋便感到特別清涼。”灰塑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邵成村說:“嶺南建筑的每一個構件、每一種做法、每一道施工程序,都遵循著大自然的規律。”

          人居環境改善是“面子”,文明傳承、文化延續則是“里子”,目前,廣州市有17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也在多渠道搭建非遺的展示平臺,做好傳承與保護工作,現已完成所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口述歷史資料片的拍攝工作。接下來,廣州還將繼續培育新的傳承人,同時進一步關注現有傳承人的授徒情況,做到非遺技藝不斷代、文化傳承有未來。

          走出國門,彰顯文化自信

          大幕打開,一束燈光射下,醒獅人在光圈中錘鼓舞獅,一招一式蘊含著對傳統技藝的敬畏。去年7月,舞劇《醒·獅》在廣州大劇院上演,贏得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這部融入了歷史、武術、舞獅的舞劇,不僅在廣州本地受到歡迎,還在北京、甘肅等多地亮相。該劇以醒獅命名,融合了南拳、木魚說唱等非遺元素,更蘊含著文化自信。

          醒獅指導趙偉斌,是一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多年從事醒獅文化的推廣傳承,不僅開辦青少年培訓班、做文創產品,還將醒獅帶到國外。

          2019年春節前,在華盛頓的肯尼迪藝術中心,遠道而來的醒獅,吸引了眾多觀眾。一大早,等待參觀的市民就在門外排成了長隊,從開門排到了下午閉館,現場“人山人海”。趙偉斌說:“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很自豪。”

          2019年,世界港口大會在廣州舉行。有位購買了兩件廣彩作品的外國友人說:“我平時舍不得買奢侈品,但這個我要買,廣彩比奢侈品還寶貴”。

          之所以寶貴,就在于其背后的技藝、傳承、審美以及蘊藏著的優秀傳統文化。正如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胡雁所說,非遺是我們中國人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東西,是我們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所在。

          這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匯聚成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古老非遺綻放新的光彩,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讓非遺技藝再次被看到、被了解、被熱愛、被傳承,也激發廣州這座古城煥發出新的活力。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為“鹽城新聞網”或“鹽阜大眾報”“鹽城晚報”“東方生活報老爸老媽”各類新聞﹑信息和各種原創專題資料的版權,均為鹽阜大 眾報報業集團及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通過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上述來源。

        關注我們

        • 微信

        • 客戶端

        推薦文章

        av免费在线观看_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_国产理论午夜无码在线观看_亚洲专区在线观看无码